天衣无缝
发布日期:2015-12-29浏览:3809
天衣无缝
供应商管理工程师来到一家公司进行二方审核,之前供应商的送样及工艺文件都已经通过了,审核中,审核员对生产过程和设备状况也还都比较满意,审核员来到最终检验环节,查看了《产品最终质量检验工作流程》,流程的描述为:检验员评定产品的状况,将不合格品跳捡出来,填《产品状态表》,交给质量经理审批,质量质量签字后,交给制造部经理审核,制造部经理审核同意后,在填写正式的《不合格报告》,判定为不合格品,交给质量部做进一步处理,分为返工、返修,报废等子流程,解决问题后填写《不合格纠正措施执行报告》,分别有问题描述、根本原因、临时措施、永久和预防措施等四项,质量经理确认批准后关闭《不合格报告》。审核员询问检验员是否按流程操作,得到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,他进一步抽查,检验员拿了前一个月的全部《产品状态表》,《不合格报告》,和《不合格纠正措施执行报告》,翻了几张,报告的内容,操作者和各级领导的签字都完备,检验员自豪地说:“我们一丝不苟地按流程执行”。细心的审核数了数三份报告,《产品状态表》有17张,《不合格报告》和《不合格纠正措施执行报告》只有14张,审核员为什么这两份表要少3张呢?检验员不加思索地回答:“有什么问题吗?”然后他解释道:“《产品状态表》中有三张制造部经理没有批准,他认定者个产品不是不合格品,放行了,所以就没有后续的《不合格报告》,也就不会有《不合格纠正措施执行报告》。”检验员找出了这三张《产品状态表》,上面的质量部经理签字时写的是“同意”,制造部经理的签字时写的是“复验合格,放行”。审核员问:“谁做的复验?”检验员回答:“工艺工程师?”。审核员又再往前抽出了,几个早期“复验合格,放行”的产品,抄下了这些产品序列号,再去检查了售后服务记录,没有发现这几个序列号的产品有投诉和返修的记录,也就作罢,只是心里有一丝怪怪的感觉。
随后,审核员到人事部检查员工培训记录时,又想起了这件事,看到挂着一张组织结构图,质量部挂在制造部下面,他问人事部专员:“质量经理向谁报告?”,人事部专员:“质量经理当然是向制造部经理报告呀,组织机构图很清楚的”。人事专员加了一句:“这样设置非常有优势,质量和制造就没有冲突了,制造部经理向总经理报告,他不仅是产品,还是质量的完全负责者,我们的理念是,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,质量是设计出来的,质量是制造出来的。这是先进的质量理念。”
这“先进的质量理念”把审核员给震慑住了。但审核员有些不甘心,他有点鸡蛋里面挑骨头:“你们生产线上有IE(工业工程)工程师吗?”,人事专员回答到:“没有”。他立刻将工艺部经理找来了,工艺部经理的解释是:“一旦工艺完成,生产就不变了,工人依照流程操作。”审核员也认为这无可挑剔了。
讨论:
1.您认为这家公司的最终检验工作流程有不妥之处吗?为什么?
2.您同意这种方法是“先进质量理念”的表现吗?为什么?
3.工艺部经理的解释无可挑剔吗?有不妥之处吗?
4.作为第二方审核,如果您认为这家公司的工作流程有不妥,要求被审核方必须整改吗?为什么?如果是第三方审核的审核员呢?
5.作为第二方审核,如果您认为这家公司的组织机构有不妥,要求被审核方必须整改吗?为什么?如果是第三方审核的审核员呢?
6.具体到这个案例,作为第二方审核,如果您认为这家公司的质量部应该独立于制造部门,会要求被审核方必须整改吗?为什么?
7.具体到这个案例,作为第二方审核,如果您认为这家公司的生产线需要配备IE工程师,会要求被审核方必须整改吗?为什么?
点评:
质量检验中有一项原则,称为检验的独立性,检验员的任务是判断产品的符合性,检验员的判定不应受到外界的干扰,不是谁的官更大,职位更高,谁就有权决定产品是否不合格,要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是检验标准,而标准的制定来自于客户的需求。
显然,这公司的质量管理受制于制造部门,在质量决策上显得弱小无力,当不合格品流出时不能有效制止,失去了质量控制的意义,如果是第二方审核,直接影响到采购方的产品质量,当然,也必须要求被审核方进行整改。要求供应商必须有有效的质量功能,特别是制造企业,必须有独立的质量部门,是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有效执行的组织结构保障,因而在审核中发现这些问题,自然要求供应商建立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。
凡是妨碍到供应商产品交付的问题,凡是有助于提升供应商产品交付的建议,都必须提出来,但应注意到,审核员的方案应该是书面的文件,这有助于供应商的实施、跟踪,保障得以落实;再有审核员的方案需要得到内部的审核,不仅仅是个人的看法,而是采购方的组织决策,方案是否可行,有否更好的方案;方案需要做投资回报分析,供应商的投入是多少,未来采购量预计有多大,是否能覆盖供应商的初期投入...等等。
质量大师克里斯比在零缺陷理论中提出了四项质量基本原则,其中第一条是认真制定质量标准,这是质量检验的前提,没有标准或者标准不合适,会造成客户的不满意和质量的损失,而过质量则造成浪费。质量的任务不仅仅是检验,“质量是设计出来的”,标准的设计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。还有一条原则是,认真执行标准,做到零缺陷。
“客户
供应商管理工程师来到一家公司进行二方审核,之前供应商的送样及工艺文件都已经通过了,审核中,审核员对生产过程和设备状况也还都比较满意,审核员来到最终检验环节,查看了《产品最终质量检验工作流程》,流程的描述为:检验员评定产品的状况,将不合格品跳捡出来,填《产品状态表》,交给质量经理审批,质量质量签字后,交给制造部经理审核,制造部经理审核同意后,在填写正式的《不合格报告》,判定为不合格品,交给质量部做进一步处理,分为返工、返修,报废等子流程,解决问题后填写《不合格纠正措施执行报告》,分别有问题描述、根本原因、临时措施、永久和预防措施等四项,质量经理确认批准后关闭《不合格报告》。审核员询问检验员是否按流程操作,得到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,他进一步抽查,检验员拿了前一个月的全部《产品状态表》,《不合格报告》,和《不合格纠正措施执行报告》,翻了几张,报告的内容,操作者和各级领导的签字都完备,检验员自豪地说:“我们一丝不苟地按流程执行”。细心的审核数了数三份报告,《产品状态表》有17张,《不合格报告》和《不合格纠正措施执行报告》只有14张,审核员为什么这两份表要少3张呢?检验员不加思索地回答:“有什么问题吗?”然后他解释道:“《产品状态表》中有三张制造部经理没有批准,他认定者个产品不是不合格品,放行了,所以就没有后续的《不合格报告》,也就不会有《不合格纠正措施执行报告》。”检验员找出了这三张《产品状态表》,上面的质量部经理签字时写的是“同意”,制造部经理的签字时写的是“复验合格,放行”。审核员问:“谁做的复验?”检验员回答:“工艺工程师?”。审核员又再往前抽出了,几个早期“复验合格,放行”的产品,抄下了这些产品序列号,再去检查了售后服务记录,没有发现这几个序列号的产品有投诉和返修的记录,也就作罢,只是心里有一丝怪怪的感觉。
随后,审核员到人事部检查员工培训记录时,又想起了这件事,看到挂着一张组织结构图,质量部挂在制造部下面,他问人事部专员:“质量经理向谁报告?”,人事部专员:“质量经理当然是向制造部经理报告呀,组织机构图很清楚的”。人事专员加了一句:“这样设置非常有优势,质量和制造就没有冲突了,制造部经理向总经理报告,他不仅是产品,还是质量的完全负责者,我们的理念是,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,质量是设计出来的,质量是制造出来的。这是先进的质量理念。”
这“先进的质量理念”把审核员给震慑住了。但审核员有些不甘心,他有点鸡蛋里面挑骨头:“你们生产线上有IE(工业工程)工程师吗?”,人事专员回答到:“没有”。他立刻将工艺部经理找来了,工艺部经理的解释是:“一旦工艺完成,生产就不变了,工人依照流程操作。”审核员也认为这无可挑剔了。
讨论:
1.您认为这家公司的最终检验工作流程有不妥之处吗?为什么?
2.您同意这种方法是“先进质量理念”的表现吗?为什么?
3.工艺部经理的解释无可挑剔吗?有不妥之处吗?
4.作为第二方审核,如果您认为这家公司的工作流程有不妥,要求被审核方必须整改吗?为什么?如果是第三方审核的审核员呢?
5.作为第二方审核,如果您认为这家公司的组织机构有不妥,要求被审核方必须整改吗?为什么?如果是第三方审核的审核员呢?
6.具体到这个案例,作为第二方审核,如果您认为这家公司的质量部应该独立于制造部门,会要求被审核方必须整改吗?为什么?
7.具体到这个案例,作为第二方审核,如果您认为这家公司的生产线需要配备IE工程师,会要求被审核方必须整改吗?为什么?
点评:
质量检验中有一项原则,称为检验的独立性,检验员的任务是判断产品的符合性,检验员的判定不应受到外界的干扰,不是谁的官更大,职位更高,谁就有权决定产品是否不合格,要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是检验标准,而标准的制定来自于客户的需求。
显然,这公司的质量管理受制于制造部门,在质量决策上显得弱小无力,当不合格品流出时不能有效制止,失去了质量控制的意义,如果是第二方审核,直接影响到采购方的产品质量,当然,也必须要求被审核方进行整改。要求供应商必须有有效的质量功能,特别是制造企业,必须有独立的质量部门,是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有效执行的组织结构保障,因而在审核中发现这些问题,自然要求供应商建立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。
凡是妨碍到供应商产品交付的问题,凡是有助于提升供应商产品交付的建议,都必须提出来,但应注意到,审核员的方案应该是书面的文件,这有助于供应商的实施、跟踪,保障得以落实;再有审核员的方案需要得到内部的审核,不仅仅是个人的看法,而是采购方的组织决策,方案是否可行,有否更好的方案;方案需要做投资回报分析,供应商的投入是多少,未来采购量预计有多大,是否能覆盖供应商的初期投入...等等。
质量大师克里斯比在零缺陷理论中提出了四项质量基本原则,其中第一条是认真制定质量标准,这是质量检验的前提,没有标准或者标准不合适,会造成客户的不满意和质量的损失,而过质量则造成浪费。质量的任务不仅仅是检验,“质量是设计出来的”,标准的设计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。还有一条原则是,认真执行标准,做到零缺陷。
“客户